那年的冬天 电影
导演:
王小帅
演员:
高圆圆,李滨,姚安濂,秦昊,王雪洋,汤杨,王小凡,戴文燕,林源

更新:2024-05-08 16:57

首映:2005-06-03(中国大陆) / 2005-05-17(法国)

年代:2005

时长:116分钟(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上海话

评分:7.1

观看数:90910

来源网:樱花动漫网

青红:不会跳舞的文艺女青年

本来想说,每个中国人,都背着属于自己的沉重历史负累,又怕太绝对于是改了现在这个题目。
这片子拍了7年了,故事的时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可是今天进豆瓣的“父母皆祸害”小组,这样的故事周而复始地在上演。表面上看,这个社会已经自由开放了太多,然而灵魂的自由是那么难,远非所谓达到小康社会、市场经济、改革开放这些大词所能涵盖与改变。否则,为何华裔父母即使到了国外也那么出名;为何那么多小白菜孩子痛苦挣扎。
多少年以来,人们站在“都是为你好”“都是为了这个社会好”这些道德制高点上不知酿成多多少悲剧。整部片子中,青红的话很少,很简单,她的语言她的行动全部都是受到高度控制的,唯独压抑的表情可以窥探内心的挣扎与绝望。就连背景也是,广播控制着话语,工厂体制控制着人的行动。所有人是活在处处限制与压力的环境下,要求达成整齐一致的目标,包括调解家庭矛盾的力量也是来自面子和邻里压力,就连青红被拉去地下舞会,也是出于朋友间的压力——行动不一致即是不够朋友的表现。

我给了比较高的评价,不止是这部电影,关键是它的背景。我的父母分别来自江苏和上海,而我去从小生长在贵州,父母跟着自己的父辈来到三线的军工厂,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但从小我的父亲很少和我抱怨自己从发达的东部来到贵州,而来自上海的母亲多少有着上海情节,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当我拿到上海的大学通知书的时候,看的出母亲有多么的开心,在这部片子里貌似看到了自己家庭的身影,虽然不像片中那样父母GGYY的老念叨着回上海,其实即便会去了,恐怕自己也不在被当做“上海人“看待了。。。。。

衰老的青春
跟随着推向走廊深处的长镜头,导演缓缓将观众带入一个久远而模糊的年代,在早期的广播体操声中,我们看到了一群面无表情的年轻人,他们在青灰色的水泥地板上机械地挥舞着胳膊,脸庞上写着与年龄不相匹配的木讷与老成,这样的开场基调似乎在预示着,《青红》不会是一部轻松的影片。
这部以上世纪80年代初为背景的影片,描述了文革结束后那段新旧交替的史实,反映了一群饱受磨难的上海知青与他们的儿女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冲突,在上世纪60年代,青红的父母为响应国家号召,满腔热情地随三线建设队伍的父母来到贵州,父母带着理想以及国家给与的承诺在这么个偏远山区一呆便是十多年,十多年过去后,梦想被平庸的现实所替代,父亲老吴念念不忘要回上海,认定那才是归属,在他眼里,自己被荒废了多年,而子女再也不能像自己那样被困在这儿,他们应该回到上海,回到大城市,回到繁华、比较有面子且发展空间更广阔的地方。而青红自幼成长在贵州,她对父亲嘴里的故乡毫无印象,对于她而言,贵州才是最有亲切感的地方,但作为间接的受害者

我第一次看王小帅的电影,之前有人评论此人的长镜头过多,片子过闷,其实不虚,而贵州也的确是个拍长镜头的好地方,光是青红放学走过的石阶路就足以给长镜头发挥的空间了。我还有一个发现,就是王小帅喜欢用远景,大景中的将主要人物缩小成一个微小的景别,特别是在青红和小根第一次出现在一个画面里的表现,很有意思。先是一个长长的镜头,然后终于两个人物出现在一个画面中的时候,大景一切换,只看见两个人在空旷的山野里成为两个交错而过的点。从这些画面和镜头语言的运用中可以看出第六代导演群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对于电影,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体会,也努力的去运用电影技术和电影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他们不愿意拘泥于老的电影表现技法。我在看完《孔雀》看《青红》,两者有诸多暗合,比如说年代啊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啊,但是,最通俗的比较就是,这两部哪一部好看呢?我觉得是《孔雀》,《青红》差不差在思想和内涵上,只是,王小帅毕竟还是年轻一些,想要说的很多,但是电影却承载不了那么多的信息量,以至于这电影,略显闷了点。聪明的导演

Shanghai Dream,这是影片《青红》的英文名字。一群支援三线的上海知青,想法设法带着他们的子女回家。其中有个镜头,俩女孩站在山头眺望,一个说:“上海怎么样?我真想去看看。”对于从未见过上海的“第二代”,那是个繁华、时髦、遍地黄金的地方。
与几乎同时的《孔雀》、《向日葵》相仿,《青红》说的是亲情和怀旧。它小心避开了夸张和煽情,选择老老实实、严丝合缝地讲故事。这使得不甚惹眼的《青红》,实则高明了一筹。
这种骨子里的高明,容易让人误以为平庸。流水般的影片中,如果还能激起几朵记忆,那将不是处决强奸犯的枪声,而是若干小细节:一群上海人鬼鬼祟祟围坐着,商议他们永不能实现的集体逃离。上海人骂架,上海人打孩子,上海人反复教训子女:“你是上海人!”……这种“触心触肺”的逼真,让谁都不能否认:对,这就是上海。
上海不在遥远的彼处,恰恰就在青红们的身边。上海是由上海人的市井、琐碎、势利、排外构成的。作为Shanghai Dream重要构成元素之一的张爱玲,一直被人误读。她笔下的上海,华彩霓裳皆为浮影,真正触及内核的

片子大家说了很多了,我就不多说了,我觉得片中值得商榷的是是否真正的强奸了。
我个人觉得没有强奸,应该只是强吻了,可以从强奸后青红的衣服比较齐整,而嘴比较恐怖那里看出。
还有一点就是男孩不承认强奸。我们考虑导演的思路,如果小根确实强奸了青红,然后在片中又一再说明小根不承认其强奸,难道导演要表达小根是个骗子或懦夫?直到知道青红为了这件事自杀,小根才承认其强奸,导演又是要表达他因此悔过?
按照逻辑来推,那他要表达应该是:小根因为自己并没有强奸,而坚决不承认,而到青红自杀,男孩后悔绝望,从而改说自己强奸。
觉得这样才合理,也是片子里有暗示的,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青红:不会跳舞的文艺女青年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caizhaolin.cn/news/58394.html

线路F1

作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