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

A Bite of China

在线观看
导演:
演员:

年代:2012 

首映:2012-05-14(中国大陆)

时长:50分钟

集数:7集

连载:更新至12集

观看量:170053

豆瓣:9.4

更新:2024-05-02 17:48

剧情: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央电视台重点项目,共七集。主题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起中国各地美食生态。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作为一个美食家,食物的美妙味感固然值得玩味,但是食物是从哪里来的?毫无疑问,我们从大自然中获得所有的食物,在我们走 进厨房,走向 餐桌之前,先让我们回归自然,看看她给我们的最初的馈赠。   本集将选取生活在中国境内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如海洋、草原、山林,盆地、湖泊)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家庭和群落为故事主角,以及由于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如干旱,潮湿,酷热,严寒)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故事背景,展现大自然是以怎样不同的方式赋予中国人食物,我们又是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了解在世代相传的传统生活方式中,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取食物的故事。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主食是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人们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从远古时代赖以充饥的自然谷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丰盛的、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一个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的主食世界呈现在你面前。本集着重描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关主食的故事,展现人们对主食的样貌、口感的追求,处理和加工主食的智慧,以及中国人对主食的深厚情感。   第三集:转化的灵感   腐乳、豆豉、黄酒、泡菜,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具有一种芳香浓郁的特殊风味。这种味道是人与微生物携手贡献的成果。而这种手法被称作“发酵”。中国人的老祖宗,用一些坛坛罐罐,加上敏锐的直觉,打造了一个食物的新境界。要达到让食物转化成美食的境界,这其中要逾越障碍,要营造条件,要把握机缘,要经历挫败,从而由“吃”激发出最大的智慧。   第四集:时间的味道   腌制食品,风干晾晒的干货,以及酱泡、冷冻等是中国历史最为久远的食物保存方式。时至今日,中国人依然对此类食品喜爱有加。   本集涉及的美食主要有腊肉,火腿,烧腊,咸鱼(腌鱼),腌菜,泡菜,渍菜,以及盐渍,糖渍,油浸,晾晒,风干,冷冻等不同食物保存方法,展现以此为基础和原材料的各种中国美食。   贮藏食物从早先的保存食物方便携带发展到人们对食物滋味的不断追求,保鲜的技术中蕴涵了中国人的智慧,呈现着中国人的生活,同时“腌制发酵保鲜”也蕴含有中国人的情感与文化意象,如对故乡的思念,内心长时间蕴含的某种情感等等。   第五集:厨房的秘密   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文化相比,中国的菜肴更讲究色、香、味、形、器。而在这一系列意境的追逐中,中国的厨师个个都像魔术大师,都能把“水火交攻”的把戏玩到如火纯青的地步,这是8000年来的修炼。我们也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经历了煮、蒸、炒三次重要的飞跃,他们共同的本质无非是水火关系的调控,而至今世界上懂得蒸菜和炒菜的民族也仅此一家。本集将主要透过与具有精湛美食技艺的人有关的故事,一展中国人在厨房中的绝技。   第六集:五味的调和   中国饮食素有“味”是灵魂之说。不同的原材料,不同的调味品,不同的调制手法,不同的调味大师,引领食物到达更加美味的境界。咸鲜,甜咸,酸甜,酸辣,麻辣,香辣,苦香,鲜香……每一种美食,经过中国人的精心烹饪制作,呈现了不同的味型与气质。本集要探究中国人烹制各种口味所需不同调味料,展示丰富的调味料的制作工艺,解密中国人高超的调味技术。10个故事,涉及川、鲁、粤、淮扬四大基础菜系和新疆、云南等有代表性的地域美食,通过展现丰富多彩的烹饪文化,讲述当下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   第七集:我们的田野   作为最后一集,本集将带领观众完成一个回归——从餐桌回归大地。以餐桌上的美食为出发点,继而将视线投向生产出各种美食原材的广袤田野,探究美食的来源,它们是如何被人类以各种方式培育出来,并突出体现生态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正是这样的方式才能为美食提供至关重要的品质保证——优良和清洁。   这一集在呈现中国美食多样性、地域差异性和农业多样性的样貌同时,讲述了中国人为了食物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故事。
展开

图集

  •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 图1
  •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 图2
  •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 图3
  •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 图4
  •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 图5
  •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 图6
  •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 图7
  •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 图8
  •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 图9
  •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 图10

影评人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李立宏主演,用美食滋养中国人的人文精神情怀

陈晓卿说:“只要是拥有5000个味蕾的正常人类,都会对外形诱人的美食产生生理反映。”作为第2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最佳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从镜头语言与纪录片的选材和立意,镜头语言的叙述表达功能及其抒情表达功能来阐述,抒写了一部质朴的篇章,传达出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与诠释。
镜头语言使饮食知识这样的题材经过外在的包装,超越了食物本身的意义,从质朴的影像中传达出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与诠释。《舌尖上的中国》与以往的纪录片不同,它没有以故事或人物为主线支撑起影片结构

7年不曾主动看电视,5月22日22时30分,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等待 《舌尖上的中国》之约最后一集。以“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7个关键词为主题 的《舌尖上的中国》以少有的纪录片姿态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就连淘宝也在第一时间推出了相关特产的销售。瞬间,邓诺火腿销售火爆。让竟让我想起多年前《宰相刘罗锅》热播时,北方人追捧荔浦芋头的境况。可见,吃,对于国人来讲是永不过时的话题。
从云南香格里拉吉迪村的松茸、浙江遂昌县的冬笋、云南的诺邓井盐和诺邓火腿、湖北嘉鱼县珍湖莲藕、吉林查干湖胖头鱼、南海西沙群岛红螺、山西蘘汾县丁村花馍、广东竹升面、陕西岐山臊子面、 浙江嘉兴粽子 宁波的年糕、安徽休宁县毛豆腐、浙江绍兴黄酒、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奶豆腐 、福建霞浦县紫菜 顺德粉葛蒸肉均安蒸猪、 重庆花椒一路走来,虽然她并不能代表中国食物的博大精深,却将大江南北食物露出冰山一角,挑动起观众的神经。
就纪录片而言,《舌尖上的中国》有着 BBC《美丽中国》、NHC《敦煌莫高窟》甚至DISCOVERY的影子

《舌尖上的中国》,狠狠地火了一把,原以为是饕餮美食展示片,看了才发现披着吃的外套,其实是一部记录着散落在中国各个角落的老百姓们原生生活的记录片。
第四集《时间的味道》开头的一幕就是我家生活的真实写照,一个平凡的黑龙江农场里的小百姓家庭,关于吃的生活。
每年秋末,大白菜收获的季节,黑色的土地映着绿白相间的大白菜,早上的霜已化成了水滴,挂在舒展的大白菜叶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一颗颗五颜六色的小光晕,更映着爸妈收获的喜悦。选心儿抱的紧实的,储藏起来,剩余的腌制辣白菜和酸菜,供一家人过冬吃,辣白菜做为可口的咸菜,而酸菜则是冬季东北家庭的重头戏:酸菜猪肉炖粉条、酸菜白肉火锅、酸菜猪肉饺子……
因为我们哪儿是满族和朝鲜族的小型聚居地,所以我妈和朝鲜族的同胞们学了一手地道的做辣白菜的手艺,正宗的朝鲜族配方制作的辣酱,不仅涂在白菜上好吃,直接蘸在新出锅的馒头上,更是香辣下饭。选辣白菜去帮只剩菜叶的部分,包着热腾腾的米饭吃,也很美味。从小我就很喜欢吃我们当地朝鲜族人做的各种拌菜

这是一个中式文化被西式文化狂轰滥炸的时代。西式快餐轰轰隆隆开进中国,在中国遍地开花,大多数小朋友的选择都宁愿是在KFC,M里带着生日帽庆祝生日Patty而会选择舍弃一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舌尖上的中国》便是以最温润地方式表达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捍卫。
这是一个人人自危,谈“食”色变的时代。食品上屡屡出现的问题让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觉得不安。人们的恐慌在于自己对于未知的“不可控感”,去了解你的食物,去了解这食物的背后,无疑这个节目也是一剂贴心的良药,让你平静地坐下来,轻嘘一声:哦,原来是这样做出来的。会获得一点点的踏实感。
古语就有“民以食为天”。天是最大的。
马斯洛也把“生存需要”放在需要层次的最底端,那是人实现其他需要最夯实的基础。
先哲费尔巴哈也说,人是他吃的东西。
无疑,吃是最重要的。无论在何时,都是第一位的。
可是,我们讲究的不仅是吃。还有食物背后你对于这个民族割不断的认同,对于中国人的智慧的最深切的体认和对每一个平凡微小生产者最真诚地尊重。
每一个画面的背后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李立宏主演,用美食滋养中国人的人文精神情怀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caizhaolin.cn/news/56946.html

展开

樱花精选

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季
8.72014年中国大陆纪录片
风味人间 第一季
9.02018年中国大陆纪录片
寻味顺德
9.02016年中国大陆纪录片
人生一串 第一季
8.92018年中国大陆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9.42016年中国大陆纪录片
地球脉动 第一季
9.72006年英国经典纪录
老广的味道 第一季
8.42016年中国大陆纪录片
蓝色星球 第二季
9.82017年英国纪录片

中国大陆片

7.02003中国大陆剧情片
6.32008中国大陆剧情片
2022中国大陆奇幻片
7.32008中国大陆剧情片

樱花爆火榜

热门榜

只为你推荐

7.31978中国香港剧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