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芬克

年代:1991 

首映:1991-08-21(美国)

时长:116分钟

语言:英语

观看量:34940

热播指数:92

豆瓣:8.1

更新:2024-05-08 17:06

剧情:
巴顿(约翰·图尔罗饰演)是一位来自纽约的优秀编剧,他的剧本刚刚在百老汇获得认可,好事接踵而至。一家好莱坞电影公司邀请他在当地创作一部关于摔跤的B级电影剧本,于是巴顿来到了好莱坞。巴顿租下了一家破旧的酒店,开始了他的创作,但灵感还没有到来,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不幸的是,就在此时此刻,巴顿旁边的房间里发生了各种奇怪的事情,让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人间炼狱,各种荒谬可笑的幻想偶尔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展开
线路F1

图集

  • 巴顿·芬克 图1
  • 巴顿·芬克 图2
  • 巴顿·芬克 图3
  • 巴顿·芬克 图4
  • 巴顿·芬克 图5
  • 巴顿·芬克 图6
  • 巴顿·芬克 图7
  • 巴顿·芬克 图8
  • 巴顿·芬克 图9
  • 巴顿·芬克 图10

影评人

《巴顿·芬克》热门惊悚片 若你所见的真实并不是真实,而是幻象的影子

大概在半年之前就已经看过这部片子了,当时粗略的翻看了一下别人写的影评,写的多很好。但总觉得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尽管感觉到意犹未尽,于我个人而言,却并不能添加些什么新鲜的猛料。近来读一本书,看到一句话,电影这门艺术既带有像戏剧一样的大众普适性,有充斥着小说一般的个人白日梦。于是我终于释怀了,对于此片,也就姑且写一点自己肤浅的认识。
首先从这种海报说起。一只蚊子在作家的额头上留下了巨大的阴影。以我个人的浅见,这个阴影似乎是有着两种意思的暗示,一种是对于电影情节本身的暗示,或许电影所讲的只是一个年轻作家的幻象情景;另一种暗示似乎是对作家创作本身的暗示,意即所有的创作过程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对现实进行夸张的过程。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从男主角开始入住到旅店开始,就已经处于一个非现实的想象状态中了。至于我为什么会这样认为,主要源自在电影中两次出现的海水拍打礁石的镜头。对于这两个镜头的理解,我偏向于认为这是影片中的男主角作家巴顿芬克对于个人艺术创作的两次领悟过程的转折点

1.《血迷宫》,看看那张海报,黑色的底,血红的人影,仿佛在暗房里缓缓冲显出来的悬念。影片确实是有悬念的,挂着致敬于希区柯克的牌子,明目张胆的给我一个窥视夫妻,情人,杀手四方纠缠的八卦欲望。
2.1984年我多大?4岁,是会说话了的年纪,那年文莱脱离大英帝国独立了,苹果推出了划时代的MAC计算机,邓爷爷视察了深圳,日本著名痴女系AV女优丽花里子出生了,《血迷宫》也上映了,可我在22年以后才看见它。它真漂亮,好似命运分叉的小径,而电影里那把枪,在我面前正是一个路标,指向生,抑或死。
3.那10000元的酬劳,该怎样得到,是顺利杀掉奸夫淫妇从丈夫手里拿到,还是制造假象得到钱后杀掉丈夫再嫁祸给那对野鸳鸯?似乎是后者更有味道,也是聪明人的做法。但正因为这聪明的作为让我们这些愚蠢的人对希区柯克之流顶礼膜拜。于是公安局的叔叔们每年积压的那么多凶杀案。
4.那个打火机如果是ZIPPO的,是不是很掉价?打开去点香烟,听不见叮的一声响,光滑蠢笨的四方块不够庄重,这可是杀人事件,嘘…大家小声点,这个侦探不是伟大的亨弗利鲍加,他更狡猾残忍

梦想,蹉跎着。FINK给我的感觉就像拉一泡不秘不稀的屎。我并无贬义。拉屎是很爽快的一件事。呵呵。从他的深情中,他时而沉默,时而爆发。我他喜欢他说话的样子,TMD太认真和投入了。听到一位他敬仰的作家的作品,竞不是他本人写做的,出自一个女人之手,他勃然大怒。当隔壁好友问他做什么时,他一本正经地说,我是靠创作吃饭的。我和你一样,是下层阶级。 他痛苦地承受着灵感间歇,他不想走好莱屋风格。他有自己的风格,他想通过描述 commons to show what real life is. 还有最后看到画中的女人展现他面前,他呆了。
女人:what ' s that in box ? FINK:i don't know.女人: it is not yours? FINK:i don't know. FINK:Are you in picture?
wave washes shore. THE END.
真的很喜欢。干净简单,又很哲理。

也许只有作家,才会体会到缺乏创造动力和灵感的那种痛苦。
我虽然不是作家,但我深刻体会到片子那个作家的语言。思想是没有地图的。你不能主宰它们的来去。
片子结局,其实我也想到了,作家一直在对幽闭旅馆墙壁上的那个女人海景出神,我等待着现实画面的出现,直到最后。
不过一切都已经成为梦魇。或者说,我们很难说是作家的一个虚构,还是他本身经历了一场灵异的时空穿越——他本身就是画中的一部分。、
当然,对文艺屈从于世俗商业娱乐制造标准,这个都能看的出来。(这样的)作家看起来是卑微和痛苦的,但它们内心又在追求伟大和救赎。
其实有一部喜剧片可以看到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石器时代。
作家或思想家,很容易感到火的煎熬,或骇浪的无常。

有时候对一部电影我不喜欢进行解读,更不喜欢进行过度阐述。特别是一部电影有表现出了很强的现实指向性的时候。
首先,一些人说“查理就是巴顿”,这似乎有点不科学或者说扯淡吧。如果查理是巴顿的另一个“我”,那巴顿会对另一个“我”(查理)说,我不会摔跤,然后这另一个“我”(查理)就说,我摔过跤,并教对方怎么摔跤,两人还演示了一番。这显然不合理。同为“我”的记忆架构不可能是不同,否则以后我们学东西只要通过另一个“我”学习就好了,因为另一个我有不同成长经验——这真是够科幻的。

科恩兄弟总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惊喜。老无所依的人生绝望,谋杀绿脚趾的洒脱慵懒,冰血暴的英雄平凡,大地惊雷的偏执勇敢。科恩的每部电影都在告诉我们何以寻回自我,以何种方式来找到自我。
贝尔在缅怀光荣岁月之后的唏嘘感叹,督爷在被各种无语际遇强奸之后夹着拖鞋喝酒抽烟的淡然,孕妇玛吉警长捕获杀人狂之后和爱她的丈夫相拥看电视憧憬孩子诞生的平凡,长大后玛蒂罗斯单手拜祭昔日萍水相逢的警员的漠然。在科恩的世界里面,是没有英雄的,我们都是平凡的个体,做一些平凡的事情,被其他人所知晓只不过是因为其他人没有遇到做这件事的机会而已,这才是人生。
不像老马丁直接用偏执来解释成功,也不像伊斯特伍德用终结来指导人生。科恩只去告诉你这个人,哦,他就是这么做而已,其实也没有什么。科恩不是昆汀,洒脱到非人类,高尚到不能触碰。哦,你是英雄,但是英雄也会用大拇指抠鼻屎,会拈花惹草,会不爱洗脸刷牙。
金庸被人喜爱,他的英雄总是那么完美,一丝不苟地完美,忠孝仁义皆有之。党员被人敬重,因为高级党员不但认识先进,还高瞻远瞩品德高尚

《巴顿·芬克》热门惊悚片 若你所见的真实并不是真实,而是幻象的影子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caizhaolin.cn/news/15674.html

展开

樱花精选

严肃的男人
7.42009年法国剧情
血迷宫
7.81984年美国惊悚
缺席的人
8.22001年英国犯罪
谋杀绿脚趾
7.71998年英国犯罪
第三人
8.21949年英国黑色电影
妖夜慌踪
8.11997年美国惊悚
唐人街
8.41974年美国犯罪
阅后即焚
7.12008年法国犯罪
奇爱博士
8.91964年英国战争

英国惊悚片

樱花爆火榜

热门榜

只为你推荐